猫咪的适宜温度是10~26.6℃,最适宜的温度通常是16~21℃。当环境温度超过38℃时,猫咪就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。表现为:呼吸急促(张口喘气、呼吸频率加快)、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舌头发绀、流口水、抽搐、昏迷。另外,当室温低于10℃,猫咪就会觉得冷了。个别猫咪的抗寒能力比较弱,可能低于20℃就会开始躲被窝。因此,冬天的时候注意将猫窝放在温暖无风的角落,避免靠近窗户或空调出风口;猫窝里可以放一个热水袋(用毛巾包裹,防止烫伤)或宠物电热毯,为猫咪保暖。
最近很多地区都降温了,不少铲屎官担心家里的猫咪会不会被冻着。与此同时,也有不少人记得猫咪夏天的时候摊在地上大口喘气的样子。这时可能会有人问了:猫咪到底怕冷还是怕热呢?多少度的环境比较适合它们生活?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个话题。
一、猫咪怕热吗?
答案:很怕热!
猫咪的正常体温是37.5-39.2℃,比人类稍高。因此,它们对环境的温度变化也更加敏感。
另外,猫咪的散热系统十分局限,它们的身体表面只有爪垫、鼻子和耳朵等少数部位有汗腺,主要散热方式是通过呼吸和舔舐毛发蒸发水分,以及通过爪垫排汗。这种散热效率相对较低,导致猫咪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中暑。
当环境温度超过38℃时,猫咪就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。表现为:
- ●呼吸急促(张口喘气、呼吸频率加快);
 - ●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;
 - ●舌头发绀、流口水、抽搐、昏迷。
 
二、猫咪是否怕冷?
很多人可能会说:猫咪身上毛茸茸的,怎么还会怕冷呢?
事实上,毛发虽然有一定的御寒能力,但不是万能的。一般来说,当室温低于10℃,猫咪就会觉得冷了。
哺乳动物的御寒装备包括两部分:皮毛+皮下脂肪。猫咪在野外作为一种敏捷的捕食动物,并不会堆积大量的皮下脂肪,以免影响活动。另外,不同品种的猫咪,也有不同的耐寒程度。例如,来自泰国的暹罗猫通常更怕冷,起源于寒冷地区的缅因猫就更耐寒。
以下几类猫咪,通常是“怕冷大户”:
☹幼猫&老年猫:幼猫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全,老年猫代谢减缓,两者免疫力都较低,低温下容易感冒、肺炎甚至失温。
☹短毛/无毛猫:缺乏毛发保护,热量流失速度非常快,所以冬天要注意穿衣保暖。
☹身体虚弱的猫:比如生病或术后恢复期的猫咪,因为免疫力下降,抗寒能力也会大幅下降。
猫咪怕冷的表现:
●身体蜷缩成一小团,爪爪放到肚皮下,减少散热面积;
●频繁钻被窝或躲在沙发底下,尤其喜欢待在电视机、电脑主机等散热源旁边;
●爪子冰凉、发抖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。
三、猫咪喜欢的室内温度范围是多少呢?
美国兽医协会《伴侣动物护理指南》建议:猫咪生活的环境温度应在10~26.6℃,湿度30~70%。☺最适宜的温度通常是16~21℃。
因此,冬天养猫要注意正确保暖:
1.将猫窝放在温暖无风的角落,避免靠近窗户或空调出风口;
2.温度低于15℃时,可开启地暖、空调或小太阳给猫咪取暖;
3.猫窝里可以放一个热水袋(用毛巾包裹,防止烫伤)或宠物电热毯。
作为铲屎官,其实我们不必纠结“猫咪更怕哪一个”,而是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多关注猫咪的状态,如果发现它怕冷或怕热了,就及时想办法调整环境,让猫咪过上更舒适的生活。